抗日英烈张自忠之孙张庆成:祖父心中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苑美丽 苗超 编辑:姜雯馨 2025-08-24 23:14:00

内容提要:8月,暑气未消,在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60号张自忠旧宅院内,一位79岁的老人伫立在百年枣树下,抚摸着枣树,久久徘徊沉思……

天津北方网讯:8月,暑气未消,在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60号张自忠旧宅院内,一位79岁的老人伫立在百年枣树下,抚摸着枣树,久久徘徊沉思……

张自忠旧宅

这位身姿挺拔、精神矍铄的老人面容和善,他站在那棵枣树前,感受着百年前,他的祖父曾走过的峥嵘岁月。他是抗战英烈张自忠之孙、民革四川省委原驻会副主委张庆成,多年后的今天,再次到访张自忠旧居,他内心激动不已。

这棵历经百年历史风云的枣树是张自忠将军从老家山东亲手移栽过来的,张庆成站在那,仿佛与祖父开启了一段时空对话……

张庆成

张庆成讲述祖父张自忠将军人物过往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今隶属山东聊城),著名抗日英烈。或许大家都听过“张自忠路”“自忠小学”,在天津,海河西岸那条“张自忠路”被很多人所熟知。北京、上海、武汉也分别有“张自忠路”,它们都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所命名。

站在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宅邸院落中,张庆成激动地指着三楼靠东侧的位置,介绍说:“那曾经是我姑姑住过的房间,她不止一次跟我讲过。”这栋3层小楼建筑,如今即将被规划成为张自忠将军的名人故居,今后将会向游客开放。

走到小楼里,张庆成不禁回忆起家人曾谈到祖父的往事。张自忠将军为人低调,张庆成记得家人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说:“我的曾祖母是1928年去世的。1933年,长城抗战后,局势趋于平稳。同年底,爷爷按照老家的习俗,带领全家回乡祭扫上坟。当时我的祖父是29军38师师长,回村时为了不惊动村里的父老乡亲,他让车停在离村两三里远的地方,下车走回村里,我的姑姑当时只有10岁,也跟着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走了很久。”

“我的祖父从小就接受‘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教育,上了私塾,在20岁的时候,1911年考上北洋法政学堂,接受到新的革命思潮,毕业时他已经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他选择了走投笔从戎、参军报国的道路。”张庆成介绍说。

他讲起家人讲过的故事:“祖父在家的时间并不多,每次一回来,看到我的姑姑,他的脸上马上有了笑容,对家里男孩就严厉多了。”

参军以后,张自忠将军一路晋升,曾经大公报记者采访他时,说如今您已是将领,作为指挥军团作战的高级军官,打仗不一定要冲在前,张自忠将军则坚定地说:“我带兵打仗一定要亲自冲在前!否则士兵怎么会往前冲?”

张庆成介绍说:“虽然祖父带兵训练严苛,但长途行军后,他回到营房,会左手拿一瓶酒,右手拿针,到士兵的驻地看一看,若看到有的士兵脚上有血泡,就帮着用针把血泡挑破后再擦上酒,这样,转天士兵能照样出操,这是他长期训练后的经验总结。”

宽严相济,是张自忠将军带兵的特点。张庆成还说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祖父有一名警卫兵,名叫曹廷明。他家在重庆,每年的5月16日,他都会到将军的坟上去祭拜,他曾经对我说过,当兵时有一次站岗,总司令出去了,山东人爱吃面食,就让厨房蒸了两三笼包子,总司令回来后,发现包子少了,厨师长开始没说,后来就说是曹廷明偷吃了,我爷爷就笑,说年轻人能吃,就让他多吃点吧。”

张自忠将军与家人在天津见最后一面

在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局势日趋紧张,他让家人从北京迁回天津,回津后怕被日本人纠缠,全家不再回原宅邸(现成都道60号),张庆成记得姑姑讲过,回津后短暂居住在当时的英租界66号(现和平区东南部,新华路与睦南道交口东北侧)。

这次来津,张庆成非常想再看看家人曾经在天津居住过的地方,和平区政府、区文旅局和区文保所等相关部门积极搜寻史料、实地踏勘寻找。此前在采访张庆成姑姑张廉云的记载中,讲述其家人居住在“庆余里”,但依据此次张庆成的描述以及在天津大学搜集的资料中,尤其《天津市和平区地名志》中,详细记载了“庆云里”的来历。这些建筑如今完好保留。当天,相关部门协助张庆成去了庆余里以及庆云里,实地探访当时他姑姑讲述的“英租界66号庆余里”。

天津大学、和平区文旅局、和平区文保所供图

后来,北平沦陷,华北危急,全家又举家搬到了上海,在上海,1940年听到张自忠将军殉国的噩耗。张庆成介绍说:“当时我的祖父从北京回到天津后,与家人匆匆见了一面,但战事紧张,短暂相见后,他就离家带兵打仗去了,没有在家停留,后来再听到的,就是祖父已经殉国的消息。这也成了张自忠将军和家人见的最后一面,当时他在天津与家人见面的地点,就是在旧英租界66号,也就是庆云里。”

张自忠将军参加过台儿庄战役,这场战役也是正面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张自忠将军参加的徐州会战,是抗战期间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武汉保卫战中,当时他任第27军团军团长,他每一次战役都主动请缨赴前线杀敌,英勇无畏的爱国胸襟,让人敬佩。

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作为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与日军展开了遭遇战,面对寡不敌众的局面,张将军毫不退缩,带领军队奋勇激战,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战到最后一刻,他带领部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直至最后,张自忠与部下全部牺牲。自此,张自忠将军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唯一一位牺牲在战场上的集团军总司令。

这也应验了大公报记者采访他时,他曾经说过的话,“我带兵打仗一定会亲自冲在前。”

在国难面前 张自忠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

自小,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张自忠熟读过《三国演义》《岳飞精忠传》等精忠报国的经典名著,虽然他本人话不多,在家时间也不长,但还是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张庆成说:“听我父亲说,祖父留下过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遇事不当孬种’,第二句话就是‘对人忠义为上’,第三句话就是‘凡事要讲良心’。”

“我祖父不记个人恩仇,为了民族大义,在临沂会战中,他不计前嫌,和庞炳勋并肩作战,打赢了临沂保卫战。”张庆成说,“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一定会秉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宗旨。”

“在1938年以前,我的祖父给我的叔祖父写过信,是用文言文写的,信上大概意思说,看到很多打仗死去的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战死,这就是国家给我的任务,我还没有完成。我今后一定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用我的生命,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张庆成介绍说,“我的祖父一直有以死报国的决心,他的胸襟抱负,也就在最后时刻,在信中向我的叔祖父表明了。”

张庆成供图

“在1938年6月,祖父给家里来了最后一封信,他当时已经是27军团长。当时他的部队从河南许昌移防到驻马店,到驻马店以后,我祖父就收到家里来的一封信,是从天津寄去的,信上说我祖母在天津医院检查出来癌症,当时我祖父拿到信,看了后他应该非常无能为力,仅仅是回了一封简短的信。我祖母虽然出身于传统的大家闺秀,但是她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这封简短的信,由别人读给我祖母听。信写得很简短,信中说:‘收到七弟(我的叔祖父)的信,知道你(我祖母)患病,盼你安心治疗,多加保重,早日恢复健康。’”张庆成说。

“这最后的两封家书,表明了他对家人的无限眷恋,但在民族、国家有难的时候,他只得舍小家保大家。这两封家书,就成为留给家人的遗言了。我想,爷爷牺牲前,他一定很想念至亲至爱的家人,但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不可能有其他任何选择。”张庆成哽咽着说。

张自忠留给后辈的书籍、史料并不太多,目前《张上将自忠纪念集》已被入藏军事博物馆。后人应该记住的,不仅是“张自忠路”等这样的地标,更应该了解这样一位著名的抗日英烈的爱国故事。危难之际,张自忠将军展现出英勇抗敌的爱国气概,迄今值得我们后辈缅怀并敬仰。

张庆成简介:

张庆成,1946年生,抗日英烈张自忠将军之孙,高级工程师。1970年参与“三线”建设,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德阳市政协副主席,2002年调任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直至2013年退休。

(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 摄影 苗超)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